思想体系 – 第5篇 - 世界观、辩证法、实践论、矛盾论、历史观五大哲学思维与工作方法

1. 前言

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也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无上心法,当我们面临的问题越复杂时它就越有用,越能发挥出它的无上威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无上心法是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积累经验来炼成的。它需要一个人不断地思考、分析、实践,以及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积累经验,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套经过实践证明比较有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即以世界观、辩证法、实践论、矛盾论与历史观这五大哲学思维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另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写的都是我的社会存在方式所决定的意识形态,是在我个人特殊的立场下的观点与方法,因此我讲的不一定都是对的,也不一定适用于大家的普遍或特殊情况。

2. 世界观

唯物主义世界观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系统的,世界是运动、变化、联系、发展的,世界是对立统一矛盾的,世界是可以认识与改造的,世界是由利益与价值驱动的。

2.1 世界是物质的

2.1.1 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

世界是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主观意识必须符合客观实际。这告诉我们工作中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人的一切认识、意图、设想、目标规划等都是主观,而人的生活环境、生活关系、生产方式、自然物质等都是客观,更进一步可以认为”别人的想法也是客观事实”,比如”上情与下情“,因此可以认为”除我之外皆是客观”,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也是从 “除我之外”出发。

2.1.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也要求我们在工作中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实事”即客观存在的事物,“求”即探索、研究、调查,“是”即事物的内部规律、本质。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事前要解放思想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调查研究,找出其中的内部规律与本质,从而避免或减少犯主观错误。

2.1.3 认识并且利用规律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因此我们工作中也可以认识并且利用规律,比如“如何将酷技术转化成好产品”,这就是有规律可循的,找出这个规律就可以指导任何的将技术转化成产品的各种产品化场景。

2.2 世界是系统的

2.2.1 全面观

世界是系统的,系统具有整体性,因此我们要整体全面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看一个茶杯,坐在不同位置的人看到的都有可能是不同的图案,盲人摸象也是因为只看到局部而没看到全局做造成,因此世界是系统的首先就要求我们办事要具备全局观,从而减少犯错误。

2.2.2 要素联系与目的

系统观认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的组合达成了统一的目标、目的或功能。在系统里,要素的联系以及系统的整体目标、目的、功能,会比要素更为重要,属于系统质的部分,而要素属于系统 量的部分,量的变化在没有引起质的变化之前是不大会影响到整体系统的功能或目标的,而 质的部分的变化会导致系统功能发生剧烈变化。

比如一个企业也可以看做一个系统,企业内部的员工可以看成是要素,要素未达到质变的有限变化前并不会改变这个企业系统的基本功能与目标,比如“企业裁员或员工跳槽”。而企业功能的改变,比如从生产水产变成生产芯片,其功能就发生质的变化,再比如汇报关系即联系关系发生变化也会大面积的引起企业基本功能或目标的变化。

2.2.3 平衡

系统 = 要素 x 联系 + 目的/功能。系统论也告诉我们要让系统跑的又稳又快那么就要求系统内的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与资源竞用达到了最佳的平衡态,即熵的平衡态。热力学第一定律告诉我们 一个系统一定会从有序走向无序,从整齐走向混乱,要改变这个状态即需要从外部做功,给系统输入新的能量,比如企业的管理也是为了减少内部的熵增,从而延长企业系统的生命周期。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平衡/隔离各个团队要素,令组织资源竞用达到平衡,从而减少组织冲突,延缓熵增。

2.3 世界是运动、变化、联系、发展的

2.3.1 一切以时间、空间、条件为转移

世界是运动、变化、联系、发展的,这告诉我们办事要 “一切以时间、空间、条件为转移”,时间:过去、现在、未来,空间:大势、环境、境况、民意、民情,条件: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当事物的时间、空间、条件发生变化时,我们工作中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条件以及时间、空间调整办事的策略。

2.4 世界是对立统一矛盾的

2.4.1 一分为二

世界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回答了事物发展过程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揭示了发展的根源是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告诉我们要坚持 一分为二、全面地看待问题。这一部分对应着 伟人三大绝学的《矛盾论》,后续章节详解。

2.5 世界是可以认识与改造的

2.5.1 学以致用

世界是可以认识与改造的,告诉我们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人的精力与时间都是有限的,学习要能致用、要能指导工作实践、要能对工作对生活对人生有价值,不然学习也是一种玩物丧志。这一部分对应着伟人三大绝学的《实践论》,后续章节详解。

2.6 世界是由利益与价值驱动的

2.6.1 利益、价值与面子

世界是由利益与价值驱动的,利益与价值也是这个世界基本的运作规律,当然有些时候除了利益与价值还有国人的面子问题。这一部分对应着伟人三大绝学的《历史观》,后续章节详解。

3.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由一个主义、两种观点、三个定律、四项思维以及五大范畴所组成,即:

  • 一个主义:世界是物质的

  • 两种观点:世界是联系与发展的

  • 三个定律: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

  • 四项思维: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

  • 五大范畴:原因与结果,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

世界是物质的定义了唯物辩证法的 立场、观点与方法,辩证法是唯物的辩证法。联系与发展,告诉我们要以系统的观点看问题,以变化的观点看待问题。三大定律里对立统一规律是本质,质量互变规律是质与量的对立与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肯定与否定的对立与统一。而四项思维是四项对立与统一的关系,五大范畴是质与量的关系,因此唯物辩证法也可以认为是客观世界的联系与发展以及对立与统一的根本方法。

这一章节也被分散到 世界观,系统观,实践论、矛盾论、历史观里做了讲述,因此这里不再重复。

4. 实践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标准、动力与目的,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是实践出真知,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基本观点,认识与实践 的关系等同于 知与行的关系,如同“知行合一”的观点一样实践的观点也有三大层次:

  • 第一层是认识指导实践,比如以已往的经验、知识指导工作实践;

  • 第二层次是:认识与实践是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实践认识再认识实践,事前调查研究,事后复盘总结;

  • 第三层次是:坚持以上两种层次,做事有韧性;

实践论也认为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认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要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路线,提出方针政策才能把事情能做好。实践的观点也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才能将感性认识升级成理性认识,从而更好的指导实践。

5. 矛盾论

矛盾即对立统一,唯物辩证法里的三大规律里,否定与肯定是对立与统一,质与量也是对立与统一,因此对立统一规律是最为基本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告诉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但是这个一分为二与系统论的一分为三,一分为多是有本质差别的,前者是质,后者是量。

5.1 对立统一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更好理解一点可以将矛盾理解成 国人熟知的 “阴阳”, 阴阳是循环运动在一定的条件下变化发展的,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告诉我们做事要一分为二,要辩证的看待问题,不要非黑即白。

5.2 普遍与特殊

矛盾的普遍性告诉我们事物是普遍矛盾存在的,问题也是普遍的,不同的人,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时空,矛盾都是普遍的。工作中觉得一这份工作不顺利,就想通过换工作来解决,但是矛盾的普遍性会告诉我们换了工作这个问题也许是解决了,但是新的问题一定会出现。矛盾的普遍性也决定了工作中员工有员工的难处,老板也有老板的难处,而且“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 这样的情况是基本上不可能会存在的。

矛盾的特殊性告诉我们做事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以普遍打特殊或者以特殊打普遍,都必然会出问题。比如公司内政策是自带普遍属性的,但是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个人情况又是有特殊的,这就要求我们工作中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搞一刀切。

5.3 不平衡

矛盾的不平衡要求我们做事既要坚持重点论,又要坚持两点论,要用“弹钢琴”的手法来做事,有重按键,有轻按键,还要每个键都兼顾到,这样弹出来的才是美妙的音律。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要求我们做事既要抓住主要矛盾 同时也要兼顾次要矛盾,在有限的资源下,要集中资源打歼灭战,打关键的卡脖子重点战,如果分散资源普遍开花只会得不偿失,或者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矛盾的不平衡,也告诉我们工作中要抓重点带全局,稳定全局、重点突破、以点及面、梯度推进、波浪式前进。

5.4 质量互变

量变是重视量的积累,反对急于求成。质变是要果断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也要坚持适度原则,不能随意造成质变。

质量互变,关键是度的达成,水在100°时会变成气态,在0°时会变成固态,条件达成才会触发质与量的互变。因此要想质与量发生互变,就要积累条件使之发生变化。

5.5 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维持自身为“肯定”,灭亡自身为“否定”。肯定与否定是对立与统一的,事物通过否定自我达成肯定自我,通过批评自我达成提升自我,因此我们工作过程中也要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从而提升自我的工作能力。

新事物是从旧事物中通过否定自我来达成的,因此这也给我们工作中的创新提供了指导思想:需要从旧事物中进行否定从而获得新事物的肯定。

6. 历史观

6.1 群众观

群众观是历史观的基本观点,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到群众中去,才能将正确的认识转化成群众的行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领导与群众相结合是集体组织工作的根本工作路线与方法。

群众观,告诉我们做事的时候,要走群众路线,关注群众观点,关注上情,也关注下情,通过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事前调查研究、事中交换意见比较调整、事后复盘总结。

6.2 利益观

物质利益是这个世界的最基本的驱动力之一,国家、集体、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述求。利益是引起一切社会冲突、组织冲突、个人冲突的最终根源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因,人们通过追求利益促使社会历史不断前进。

如果不讲利益只讲道德与奉献,是犯了维心主义的主观错误,不符合客观实际、也不实事求是,但如果只讲利益而不讲道德与奉献,那是唯利是图,也不符合人的 真 善 美要求。

利益分析法也是基本的工作方法之一,在推动一项组织工作时,心里要清楚干系人的利益与立场,谁会支持、谁可能会反对、谁可能无所谓、谁可能会需要更多信息输入都要心里有数,支持的原因是什么,反对的原因是什么,无所谓的原因是什么,事前调查研究充分,事中交换意见比较调整,才能增加把事情做成的成功概率。

6.3 价值观

价值分为两大类,事物的价值与人的价值。常见的价值可从以下五个维度划分:命、利、真、善、美。即保命的,满足物质利益的,求知求真的,道德向善与超我成圣的。

价值是客观的,事物的价值在工作中可以理解为产品的价值,产品要能给用户带来价值,能满足用户的需要,才具备价值。人的价值体现在工作中,本质上是价值的交换,企业给你发工资(价格),个人贡献你的价值,当价格匹配价值时就符合价值规律,当不匹配时时间一长就总有一方会感到不满。

价值也是主观的,会因人而已的,不同的时间、条件、环境下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价值也会不尽相同,也会出现不断的变化。价值因人而异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价值评价标准是由价值制定阶层来决定的,带有人的好与恶,以及天然利于自我阶层的属性,而被评价阶层往往只能承受这个评价标准。

价值分析法也是基本的工作法之一。因此,工作中,要令价值评价尽量达到客观,就需要在评价前多做调查,多做研究,多交换意见,不以人的好恶为标准,而应该以客观事实为标准。

6.4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一个组织内的高层人员有时会觉得执行人员缺乏全局观,而执行层又觉得高层们”肉食者鄙”。这是由其社会存在方式的差异所决定的,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位置的不同获得的信息也不同,自然看到的情况也不同。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也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高层可以通过躬身实践获得更多的细节特殊性,而执行层也能通过学习以及请教获得更多的信息以及提升自己的全局观能力。

但,虽然社会意识也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要改变自己的社会意识(认知),最主要的还是要改变自己的社会存在方式,毕竟,认识来自于实践。

7. 小结

基于以上的五大哲学心法:世界观、辩证法、实践论、矛盾论、历史观。可知要做成事、做好事,首先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要全面 、本质、联系 、发展 、矛盾地看待问题与分析问题,工作上要走群众路线,抓重点带一般,抓普遍带特殊,抓整体带局部,看利益也看价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事前调查研究、事中交换意见比较调整、事后复盘总结,实践认识认识再实践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8. 作者简介

常平,中科大硕,某AI芯片公司深度学习高级软件主管、架构师,前EMC资深首席工程师,主要工作背景在深度学习、Ai平台、系统调优、大数据、云计算以及Linux内核领域。邮箱:wu@changping.me

9. 参考资料

[1] 《新大众哲学》

[2] 《哲学思维方式与领导工作方法》

[3] 《遨游之舟》公众号

[4] 《毛选》

10. 版权申明

本文的版权协议为 CC-BY-NC-ND license: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3.0/deed.zh

在遵循署名、非商业使用(以获利为准)以及禁止演绎的前提下可以自由阅读、分享、转发、复制、分发等。